无障碍浏览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护士故事 | 致敬白衣天使

发布时间 :2025-05-12 18:19 | 来源:本网

  今天是国际护士节,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她们总是以专业的素养、无尽的耐心、细腻的关怀和坚定的信念,坚守着责任与担当,默默守护着患者的健康与希望。在这个特殊的节日,让我们走进她们,感受这个群体温暖的力量。

  
妇科肿瘤诊治中心:一封感谢信背后的温暖
  清晨时,倪女士拿出一张信纸,眼里泛着光:“小陈护士,特意给你们写的”。信纸上,字迹力透纸背:“非常感谢你们在住院期间用心护理,在治疗及术后护理中,各方面让我们心怀感激......”。
  两周前,倪女士因妇科手术住进九病区。留置腹腔管的她都不敢翻身,陈丽清护士注意到她的不适,轻声说:"咱们试试'30度支撑法'。"陈护士她用软枕在倪女士腰背部垫出30度角,再用毛巾卷成圆柱固定引流管,第一次成功侧身时,倪女士眼眶湿润:"这么多天,终于睡了个踏实觉。"
  康复指导时,陈护士带着倪女士做呼吸训练:"把手放在胸口,像感受春天的风那样慢慢吸气......"做完康复操,陈护士指着窗外的花朵:"您看,花骨朵每天都在变胖,您也在慢慢好起来。
  握着这封感谢信,陈护士她忽然感慨:"妇科肿瘤护理不只是操作,更是用温度焐热患者心里的冰。"倪女士床头的30度角、康复护理时的呼吸节奏——这些被用心记住的细节,终会成为照亮患者康复路的星光。
  
护士构建腰背部30度角
  
胸部肿瘤放疗科:以指为板 与死神竞速白衣天使的生死30秒
  今年开春的一个凌晨,胸部肿瘤放疗科,一名肺癌脑转移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四肢抽搐、牙关紧闭,面临舌后坠窒息风险。千钧一发之际,当班护士徐秋玉护士用毛巾缠紧手指,果断将手探入患者齿间,以血肉之躯充当“临时压舌板”,成功化解舌头咬伤和呼吸道梗阻危机。尽管承受着患者失控咬合的剧痛,她仍咬牙坚持,直至急救团队赶到。
  在众人合力抢救下,患者转危为安。面对自己肿胀淤血的手指,徐秋玉只说这是本能与职责。这场惊心动魄的生死30秒,彰显了医护人员在绝境中的专业素养与使命担当。
  
患者家属向护士表示感谢
  
第四日间:生命守护者——无畏辐射的白衣天使 
  上午11点,第四日间治疗室输液大厅内患者张阿姨安静地躺在病床上输液。许妙灵护士巡视时敏锐地察觉到张阿姨神情异常。她三步并作两步冲到病床前,焦急地呼唤患者,却得不到任何回应。她迅速触摸患者颈动脉——没有搏动!她心头一紧,"快!准备抢救!"随着这声呼喊,一场与死神的赛跑拉开帷幕。
  许护士迅速暴露患者胸廓,双掌叠放,开始进行胸外按压。就在这时,她身上的辐射仪发出刺耳的警报声——原来患者刚刚完成放射性粒子植入,辐射强度高!但此刻的许护士,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救人!她按压的双手没有丝毫迟疑。
  与此同时,医生林鹭萍和护士高铮、吴丽宫、吴颖火速集结。团队迅速连接AED,判断为室颤后立即实施电除颤。医生下达医嘱,护士精准执行。时间一分一秒过去,15分钟的持续抢救,两轮电除颤,患者却依然没有苏醒。尽管手臂早已酸痛不堪,汗水湿透了衣襟,但护士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再坚持一下,再努力一下!
  终于,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21分钟的生死接力,奇迹出现了!恢复窦性心率,患者转危为安。
  "当时满脑子都是救人,根本顾不上辐射。”从她们平静的话语中,感受到的不是面对辐射的恐惧,而是成功挽救生命的欣慰与自豪。这群白衣战士用专业筑起生命防线,以血肉之躯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最高境界。
  
连接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妇科肿瘤诊治中心陈玲玲、胸部肿瘤放疗科陈小英 蔡金冠、第四日间黄凤 /文
  护理部 骆惠玉 柯熹 /审
附件下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