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胸部肿瘤内科团队成功救治一名罕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肺癌合并脑膜转移患者,肿瘤显著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展现了精准医疗在晚期肺癌中的强大力量。
2024年2月,43岁的陈先生(化名)在外院确诊肺腺癌IV期,伴双肺、骨转移,基因检测提示EGFR 20ins突变。该类型突变对传统EGFR-TKI敏感性差,治疗难度大。陈先生曾接受化疗、伏美替尼及安罗替尼等治疗,病情仍迅速进展,短期内出现肝转移及脑膜转移,伴剧烈头痛、呕吐、记忆力减退、行动不便等严重症状,最终甚至无法言语和进食。转诊至我院胸部肿瘤内科后,磁共振提示多发脑转移及脑膜转移,脑脊液细胞学证实存在癌细胞。鉴于传统治疗手段疗效有限,生存期短,徐海鹏主诊医师团队迅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联合神经外科为患者实施Ommaya囊泵置入术,术后通过该装置鞘内注射培美曲塞,并同步调整口服靶向药物为舒沃替尼。
经过治疗,原本生活不能自理的陈先生逐渐恢复简单交流,重新获得自主进食能力,双下肢肌力明显提升,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影像学检查提示脑部病灶缩小,治疗效果好。
徐海鹏主诊医师介绍,培美曲塞虽是常规化疗药物,但系统用药后难以穿透血脑屏障。而通过Ommaya鞘内给药,可显著提高药物在脑脊液中的浓度,增强局部疗效,且安全性良好,已成为肺癌脑膜转移的新型治疗路径。
肺癌脑膜转移历来是治疗难点,本例成功救治表明,在精准分子诊断和多学科协作基础上,采用靶向联合鞘内治疗等手段,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徐海鹏主任团队正持续推进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致力于为更多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与突破。
科室简介
福建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下设3个病区、开设床位99张,主要收治肺癌、食管癌、胸腺瘤、恶性胸膜间皮瘤、纵隔肿瘤等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年均收治患者17000余人次。经多年学科建设,已成为省内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设备最先进的胸部肿瘤内科亚专科。目前治疗手段已涵盖各种胸部肿瘤尤其是肺癌、食管癌的化疗、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抗肿瘤药物治疗及EBUS、TBNA、气道内支架置入术、内科胸腔镜、CT引导下经皮肺穿术等介入治疗,是省内能够系统综合诊治胸部肿瘤的少数亚专科之一,对各类胸部肿瘤尤其是疑难病例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科室拥有一批业务精湛的医护人员,现有医师38名,其中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14名,人才梯队合理、技术力量雄厚。科室是国内第一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单位、全国CINV管理示范病房、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抗癌协会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抗癌协会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CSWOG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海峡肿瘤防治科技交流协会肿瘤临床研究协作分会、福建省基层卫生协会基层肿瘤防治分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基层卫生协会基层肿瘤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科室多位专家均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肺癌多学科团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CSCO肺癌诊疗指南、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等指南与共识的编委。近年来,在高质量完成临床工作基础上,积极开展临床研究。目前,科室承担了近200项国际或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包括晚期肺癌一线免疫联合治疗,免疫耐药后的治疗,肺癌少见靶点靶向治疗,以及驱动基因阳性耐药后的治疗,新型的免疫治疗,ADC类药物的临床等等。努力为广大肺癌、食管癌等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提供最新的治疗手段和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胸部肿瘤内科/供稿
胡卉华、邹玮/文
徐海鹏/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