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黑色素瘤团队在通过对1223例初诊黑色素瘤患者进行长达10年的跟踪随访后,首次报道了黑色素瘤合并双原发癌的临床特征、预后以及遗传变异情况,研究成果在权威期刊《Annals of Medicine》(JCR Q1,中科院2区)发表,得到了业内高度关注。我院林晶副主任医师、林中樵医师等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陈誉主任医师为通讯作者。
近年来,随着肿瘤筛查技术进步以及生存时间延长,双原发癌和多原发癌日益得到关注,该研究是国内最大宗基于中国黑色素瘤的双原发癌人群的流行病学以及基因背景的调研,结果显示,黑色素瘤合并双原发肿瘤发生率达4.74%(58/1223),消化道肿瘤是最常见的伴发肿瘤,同时性双原发癌发生率高达20.7%(12/58),且生存时间较异时性患者缩短8个月。研究还首次发现了 ATM和FANCM基因的P/LP突变在双原发癌的黑色素瘤患者中以及三例患者出现全基因组倍增(WGD)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
该研究不仅为中国黑色素瘤伴其他原发肿瘤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未来的遗传学研究和精准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
科室介绍
黑色素瘤、泌尿软组织肿瘤内科(肿瘤免疫治疗中心)是福建省最早成立的以黑色素瘤、泌尿软组织肿瘤为学科特色的肿瘤内科亚专业。科室编制床位32张,科室共有2名正高级职称专家、1名副高级职称专家和8名中级职称专家。作为福建医科大学与福州大学的博士、硕士培养点,科室现有1位博士生导师和2位硕士生导师。在学科带头人陈誉副院长的领导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科室在黑色素瘤、泌尿及软组织肿瘤内科的治疗和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陈誉主任医师、陈玲主任医师和林晶副主任医师作为主要执笔者,参与了多部国家级指南的制定。
科室注重临床与科研的结合,多位骨干成员参与和主持了十余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包括中青年重大项目、联合创新课题等。相关研究成果多次在ASCO、ESMO等国际知名会议上进行报道和展示,并发表了60余篇SCI文章,其中包括在《JAMA Oncology》等刊物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2024年,围绕黑色素瘤核心内容申报的《肿瘤精准免疫治疗体系的构建和研究》项目,荣获福建省抗癌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自建科起,科室承担了70余项临床研究,跻身国内该领域第二,推动了5个创新药物的中国上市,赢得业界高度认可。在积极开展常规治疗手段的同时,科室还注重在新技术方面的探索,为患者提供先进的诊疗措施。目前,科室开展了“人工智能皮肤检查灯辅助皮肤疾病诊断技术”和“溶瘤病毒皮下注射治疗晚期黑色素瘤技术”等新技术,荣获“福建省肿瘤医院医疗技术创新奖”。这些新技术的引入使得科室能够不断提升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先进、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科室将继续关注和应用最新的医疗技术,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