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乳腺超声筛查很重要?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乳腺结节是许多女性体检报告上的“常客”。致密型乳腺在亚洲女性中占比高达60%,这类乳腺组织在钼靶下显影模糊,超声筛查更具优势。
- 大多数结节是良性的(如囊肿、纤维腺瘤),但少数可能是早期癌变信号。
- 超声筛查是目前最常用、最安全的检查手段:
无辐射:适合年轻女性、孕妇及哺乳期人群。
实时动态:能清晰显示结节形状、血流情况,能区分囊性(液体)和实性(固体)结节。
经济便捷:费用廉价、检查快速,无需特殊准备。
超声报告上的关键信息你看懂了吗?
拿到报告时,别被专业术语吓到!重点看这几点:
1.形状与边缘
- “乖结节”:椭圆形或圆形,边缘光滑(像一颗光滑的鹅卵石);
- “危险信号”:形状不规则,边缘有毛刺或“小花瓣”(像海星的触角伸向周围组织)。
2.纵横比:竖着长还是横着长?
- 若结节“竖着长”(纵横比>1),恶性风险较高;
- “横着长”(纵横比<1)多为良性,但需结合其他特征。
3.回声与血流
- 无回声:通常是囊肿(一包“水”),基本良性;
- 低/等回声:实性结节,需进一步观察;
- 血流丰富:恶性结节可能“营养过剩”,但需结合形态判断。
4.BI-RADS分类(最重要!)
- 0-6类:数字越大,恶性风险越高!
- 1-2类:放心,定期复查即可;
- 3类:恶性风险<2%,每3-6个月复查;
- 4类以上:建议穿刺活检明确性质。
典型的乳腺癌的恶性声像图征象常常包括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低回声、钙化灶、血流信号丰富走形不规则。
大多数的乳腺癌常同时具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可疑特征,但这些仅仅是可疑的超声特征,并不能凭借这些特征就诊断乳腺癌,有些良性肿瘤也具备这些特征,同时,也存在一些乳腺癌不具备这些可疑特征。
总之,恶性声像图征象不完全等同于恶性肿瘤,需要综合性判断。
超声与钼靶、磁共振在乳腺结节检测能力对比
- 超声:“经济适用型”,适合日常筛查和初步鉴别。
- 钼靶:“钙化探测器”,是40岁以上女性筛查乳腺癌的基石。
- MRI:“终极放大镜”,用于高危人群和复杂病例的精准诊断。
三者并非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协作!医生会根据您的年龄、乳腺密度、风险等级等,制定个性化检查方案。
新技术让筛查更精准、更省心!
1.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是一种通过静脉注射微气泡造影剂(直径≈红细胞,可安全代谢),利用超声波实时追踪血流分布的增强技术。可有以下临床价值:
(1) 鉴别良恶性结节
可联合常规超声可提升良恶性鉴别准确率至85%-95%,尤其对BI-RADS 4类结节的鉴别价值突出。
(2) 评估肿瘤范围与活性
①术前精准判断癌灶实际大小(普通超声可能低估浸润范围)。
②化疗/靶向治疗中,通过血流变化评估疗效(血流减少提示治疗有效)。
(3) 引导穿刺活检
定位结节内血流最丰富区域(恶性可能性最高处),避免取样误差。
(4) 鉴别特殊类型结节
如囊实性结节、脓肿、术后瘢痕与复发癌的区分。
2.弹性成像:摸不到的“硬度”
- 恶性结节通常较硬,像“小石头”;良性结节较软,像“QQ糖”;
- 超声可通过弹性成像技术,直观显示结节软硬度。
检查小贴士
1谁需要做?多久查一次?
一般人群:40-70岁推荐机会性筛查/人群普查,每年1-2年1次,推荐项目钼靶+超声;
罹患乳腺癌高危人群:早于40岁,每6-12月进行筛查。推荐乳腺钼靶(每年1次)、超声(每6-12月)、MRI(推荐)、乳腺体检(每6-12个月)。
复查频率:
BI-RADS 1-2类:每年1次
BI-RADS 3类:每3-6个月复查
发现结节增大或形态变化,立即就医!
2.检查小贴士
1)时间选择:月经结束后3-7天(避免激素波动影响结果)。
2)穿着建议:穿宽松上衣,方便检查。
3)无需空腹:正常饮食不影响结果。
总结
乳腺结节≠乳腺癌,但定期超声筛查是守护乳腺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记住两个“早”:
①早发现:超声能揪出小到3mm的结节;
②早干预:早期乳腺癌治愈率超90%!
放下焦虑,科学应对——你的健康,值得这份温柔的关注。
福建省肿瘤医院超声科主治医师 林文荣/文
福建省肿瘤医院超声科主任 唐丽娜/审